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dp.1008的博客

天人合一

 
 
 

日志

 
 

在生活中 修行解脱  

2010-01-24 11:22:02|  分类: 中华大文化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济群法师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这一偈颂,是以比喻方式总结修行原理。

作为修行者,要从世间种种惑业和魔境中超越。仿佛莲花,虽生于污泥而不被其所污;仿佛日月,虽高悬空中而未住著于斯。我们也应像莲花、日月一般,虽身处红尘而洁身自爱,不被世俗不良环境所染,不为世间功名利禄所扰。

如果为寻求真理,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发心出家,值得赞叹。但若只为逃避现实,找个清静之地,就有必要检讨一下自己的发心,看看这究竟是不是佛陀所教导的出离心。生活在世间,不可能没有恩怨是非,没有矛盾烦恼。一味躲避,并非佛法所提倡。正确应对,是以佛法智慧观照人生,改变心境。烦恼的根源,是来自内心,而非外界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心随境转是烦恼,放下烦恼就是菩提

古代哲人庄子是怎样对待人生变故的。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有《庄子》一书传世,影响广泛。《庄子·至乐篇》记载:庄妻去世,惠子前去吊唁,却见庄子席地而坐,鼓盆而歌。惠子说:“夫妻一场,为你生儿育女,现在死去,你不哭也罢,却还鼓盆而歌,岂不是太过分了?”庄子说:“非也,她刚死时,我怎不悲伤?然推究起来,她起初本是没有生命、没有形体,甚至没有气息。后因道之变化而有了气,因气的变化而成形,因形的变化而有生命。现在,却又变化为死。这种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像四季交替。她已静静安息于天地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似乎不能通达生命之理,故不再哭泣。”这则故事也说明,痛苦和烦恼也是没有自性的,可随思想及心境的转化而改变。庄子起初也为亲人离去哀伤,后来又从万物生生不已的变化中观察到生死规律,从而放下执著,正视无常。

学佛,关键是培养坦然面对人生的勇气,培养透视世间万象的超然。如果总患得患失,不肯放下,这颗心又如何得到清净、安宁?所以,平时应以持戒、念佛、打坐培养定力,使心不被外境所动。随遇一境,就以观照力在一境中得解脱。苏东坡一首赞佛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所谓八风,是最具破坏力的八种境界,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是利益;衰,是损失;毁,是受到诽谤、伤害;誉,是得到表彰、奖励;称,是受到称扬、赞叹;讥,是遭受讥笑、嘲弄;苦,是身心的折磨、痛苦;乐,是快乐、舒畅。没有定力的人,容易被这八种境界所转,不能自主。倘能以智慧观照八风,不被其假相所惑,就能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禅宗的六祖慧能也很重视入世的修行,并在《坛经》中告诫弟子:“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法法是心,尘尘是道。主张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告诉我们,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种地砍柴,无不是参禅悟道。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总之,虽示现入世而心无所染,超然尘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入世与出世,烦恼与菩提,关键不在于环境,而在于我们的认识。如果不是从改变自身认识着手,不从树立正知正见着手,而是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修道环境,很可能一辈子寻寻觅觅,也未必找到理想居所。一方面,环境是因人而异的,以挑剔的目光观察,再好的环境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娑婆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清净。所以说,修行要从改造自身心行做起,“心净则国土净”。当然,不是要否定环境对于修行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缺乏定力的初学者来说,如法的道场极为重要,可以通过大众熏修和环境力量来约束身心。但这只是修行的重要助缘,不是根本,更不是唯一。

此外,善知识对修行也有着莫大助益。因为有善知识指引,而能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所谓“亲近善知识,依法得解脱”。

世间的许多烦恼,都是人们自找而来。比如,本身条件不错,但攀比心重,结果整日烦恼重重。同样的条件,为什么其他人能过得欢喜自在呢?是不同心境造成的。此外,烦恼与否,也在于自身心境,在于看待问题的方式

作为一个修行人,若能以平常心看待世间,就能转逆境为修道助缘。病苦来临,虽然身体遭受折磨,但能以消除业障的心态坦然面对,同时激发无常想,策励自己精进修行。

 

  评论这张
 
阅读(45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