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dp.1008的博客

天人合一

 
 
 

日志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后十方  

2009-10-05 10:17:29|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后十方目录

桂枝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乌梅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 桂枝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芍药三钱 炙草二钱 大枣六钱 生姜三钱 桂枝三钱  水四杯,煎成二杯,温服一杯,饮热稀粥一杯。

覆衣,取微汗。如不汗,再服一杯。如仍不汗,再煎一剂。服如前法。

禁生冷粘滑油腻肉面酒酪五辛臭恶之物。 

治荣卫外感于风。项强、头痛、身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 

此治荣卫表证,偏于疏泄之病之法也。风者,空气中疏泄之气。荣者,人身中疏泄之气。

疏泄故发热恶风,疏泄故汗出。风性疏泄,故脉缓。缓者,疏泄虚散之意。荣卫行身之表,

荣卫病,故脉浮。卫伤荣郁,荣卫不和,故项强、头痛、身痛。卫气收敛,与风异性,故风

不伤荣而伤卫。卫被风伤,病却在荣。风伤卫而荣病者,卫伤则卫的收敛作用减少,荣的疏

泄作用加多。多则郁,郁则病也。

此方用芍药收敛荣气之疏泄,以交卫气为主。用桂枝者,桂枝实表阳,调荣卫也。荣气

偏郁,运动不圆,中气必虚。故用炙草以补中气,生姜大枣助胃气,补胃液,以调荣卫也。

芍药敛荣气之疏泄者,降胆经也。服此汤后,中气复而荣卫和,故汗出而病解。已经自汗伤

津,故饮热粥助津液,以作汗也。禁生冷诸物者,荣卫根于脾胃。荣卫郁则脾胃滞,生冷诸

伤寒论》作大枣十二枚

物增加脾胃之滞,荣卫更不能调和也。

 

2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麻黄三钱 杏仁三钱 炙草二钱 桂枝二钱  水五杯,先煎麻黄,减二杯。

去沫,入诸药,煎二杯,温服一杯。覆衣取微汗,不用饮粥。禁如桂枝(汤)法。

治荣卫外感寒邪,项强、头痛、身痛、骨节疼痛、无汗恶寒、脉浮紧者。

此治荣卫表证,偏于收敛之病之法也。寒者,空气中收敛之气。卫者,人身中收敛之气。

收敛故恶寒,收敛故无汗,收敛故脉紧。紧者收敛闭束之意。荣卫行身之表,荣卫病,故脉浮。

荣伤卫郁,荣卫不和,故项强头疼身痛骨节疼痛。荣气疏泄,与寒异性,故寒不伤卫而伤荣。

荣被寒伤,病却在卫。寒伤荣而卫病者,荣的疏泄作用减少,卫的收敛作用加多。多则郁,郁则病也。 

此方用麻黄疏泄卫气之收敛以交荣气为主。用桂枝者,桂枝益表阳,调荣卫也。卫气偏郁,运动不圆,

中气必虚,故用炙草以补中气。用杏仁者,卫闭则肺逆作喘,杏仁降肺逆也。

不用生姜大枣不饮热粥者,未经自汗,中气与津液未伤也。服此汤后,中气复而荣卫和,故

汗出而病解。此证项强身痛,较桂枝汤证重,卫气闭束之故。

桂枝善实表阳。桂枝汤证自汗出,表阳虚,桂枝与芍药之收敛,相辅而行也。麻黄汤证之用桂枝、麻黄发汗,

最虚表阳。桂枝所以善麻黄之后也。

阴阳二气合成的圆运动个体,一开一合。荣气疏泄,病在开,桂枝汤以合之之法为治。

卫气收敛,病在合,麻黄汤以开之之法为治。荣卫分离,中虚之故。桂麻二方,皆重在补中。

此伤寒表病之大法。一切外感病发热恶寒之法统此。桂枝汤并非治外感入了身体之风。风伤

卫耳,风并未入了人身也。麻黄汤并非治外感入了人身体之寒。寒伤荣耳,寒并未入了人身

也。芍药所以收敛荣气,非散风也。麻黄所以疏泄卫气,非散寒也。若果风寒入了人身,岂

有反用芍药收敛,而病愈之理。 

 

3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芍药钱半 桂枝钱半 麻黄钱半 杏仁一钱 炙甘草钱半 生姜一钱 红枣肉三钱  

治荣卫双郁,发热恶寒、无汗、项强身痛、八九日不解、形如疟者、脉虚,此荣卫双解之法也。

外感之病,偏于疏泄,汗出发热。偏于收敛,无汗恶寒。荣卫之气,如环无端。单卫郁者少,单荣郁者亦少。

荣卫必郁,卫郁荣必郁者实多。不过分何方郁的轻重耳。此荣卫双郁,多日不解。既现荣卫双郁之证,

而脉转虚。虚者,不偏紧不偏缓,微弱之象。微弱之脉,病势不盛。荣卫单郁者病重,双郁者病轻。

单郁者,一方隔绝之势。双郁者,双方欲和之机。双方欲和而未能,故用桂麻二方,减轻合用以和之。

服后得欲似汗即解矣。

荣卫单郁,中气大虚,易入脏腑。荣卫双郁,双方平衡,中虚较轻。故病八九日有如疟状,仍在表也。

此三方为治外感表病大法。荣郁发热,偏于疏泄。卫郁恶寒,偏于收敛,是对待的。表病不解,入脏病寒,

入腑病热,亦是对待的。荣卫病,乃人身荣卫为风寒所伤,而荣卫自病。并非风寒入了荣卫为病。

入脏入腑云者,亦脏腑自病,并非风寒入了脏腑为病。此点要紧,切不可忽。

伤寒论》麻黄汤:麻黄三两 杏仁七十枚 炙甘草一两 桂枝二两

伤寒论》桂枝一两十六 铢芍药一两生姜一两 甘草(炙)一两 麻黄(去节)一两大枣 

四枚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中气不足,故荣卫偏郁。中气败甚,故表病入里。里气偏寒之人,故脏病。里气偏热之人,故腑病。

名曰表病入里,其实乃脏腑里气自病。自病二字解决,全部伤寒论解决。一切外感病解决。

荣卫之气,外发则吉,内陷则凶。荣卫病,总以早得汗而解为好,汗则外发也。以上荣卫表病。 

 

4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附子三钱 干姜 炙草各二钱 

治太阴病,自利、腹自痛、腹满而吐、食不下、脉沉而微。 

此治太阴脾脏病之法也。脾乃阴脏,阴中阳足,则脾经上升,与胃经合成圆运动。阴阳和平,不病寒也。

病则太阴阴盛,阳消灭,则病湿寒。寒湿偏多,故自利。腹满,吐而食不下。水寒火灭,木气失根,

郁而冲击,故腹自痛。此火土两寒,中气将脱,危险极矣。

此方用炙草补中气,用干姜温中寒、除湿气,用附子温肾水以救火。火土俱复,阳与阴平,运动复圆,

所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太阴湿土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脾阳素虚之人,病即由表入里,

则成此病。或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面色灰黯,精神短少,舌胎灰润,

而口淡不渴也。表证里证兼现者,先温里,后解表。阴盛阳微,故脉沉微。 

表里本是一气。表气偏,里气必偏,所以表病不解,里病必作。里病已愈,表病自愈。

表气病,里气不病者,必中气健旺之人。里气的阴阳调和,不成里病。里病一成,便成生死问题矣。

他脏他腑准此。

 

5 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附片 白术 茯苓 人参 炒白芍各三钱 

治少阴病,手足寒、背恶寒、蜷卧、但欲寐、骨节痛、脉现微细。 

此治少阴肾脏病之法也。伤寒病,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阳腑病热,阴脏病寒。

少阴肾脏,病则阴寒。水寒克火,火灭土亡,危险极矣。

四肢秉气于中土。中土阳亡,则手足寒冷。阳入于阴则寐,水寒无阳,则蜷卧欲寐,而不能寐。

肾主骨,肾寒则背脊恶寒。水寒土湿,木郁风生,则骨节痛。此病致死极速。 

此方用附子温补肾阳。人参茯苓白术,补土泄湿,芍药和木息风。附子温补肾阳,易动风木之气。

附子与芍药并用,肾阳复而风木不动也。已现骨节疼痛,风已起矣。故既用附子以温水,又用芍药以息风也。

火土复而木气安,阳与阴平,运动复圆,是以病愈。芍药性寒,最败肾阳。此方与附子同用,

附子温补肾阳也。风乃木气,非风寒之风也。

此六气运动不圆,少阴寒水,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肾阳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

则成此病。或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神色黯淡,恶寒气微也。水寒土败,阳微气少,

故脉微细。肾阳亡,故肾水寒。

伤寒论》附子汤:附子去皮,(生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6 乌梅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乌梅三十枚 蜀椒 当归各四钱桂枝 党参 附片各六钱 干姜二钱 黄连 黄柏  细辛各三钱 

共捣筛蜜为丸,如梧子大,服二十丸,日叁服,稍加至叁十丸。乌梅先用醋浸一宿,饭上蒸,捣如泥,

和各药为丸。用时如无丸药,可减轻用分量六分之一,煎服,日叁服,隔二小时服一次。

治厥阴病,厥热往返,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

脉虚细急数。 

此治厥阴肝脏病之法也。厥热往返者,厥为寒冷,厥阴乃阴寒已极,微阳初生之气。厥阴风木,子气为火,

母气为水。厥阴病则风动无定,或见子气而病热;或见母气而病寒;故热后复厥,厥后复热。平人之厥阴、

不病厥热者,中气旺而水火交也。厥阴一病,风木克土。

中气既败,水火分离。于是火气现而热,水气现而厥。热多则火土复而人生,厥多则火土亡而人死也。

消渴者,风木之气,因水寒脱根而疏泄上冲。疏泄伤津,故渴而欲饮,饮而仍渴。气上

冲心,心中热痛者,足厥阴肝经为风木,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肝经木气上冲,而心包相火

又因中气虚败,不能下降。故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者,风动耗津,故

饥。土气已败,故不能食。蚘乃木中阳气所生,中下既寒,蚘不安居。食后胃上加温,蚘避

寒就温,故上行而吐出。心烦者,蚘乃肝家阳气所生,蚘动则阳动,阳动故心烦。 

此病水寒火热,木枯土败。方用附子蜀椒细辛,温水寒,而培木气之根。黄连黄柏清火

热,以保木气的津液。桂枝当归温养木气,以息风气。人参干姜以温中补土。乌梅大生木液,

而补木气。风盛则木气自伤,惟乌梅能补木气也。水温火清,木和土复。阴阳平和,运动复

圆,是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厥阴风木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肝阳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

则成此病。或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气微而躁烦不安也。木气动而耗津,故脉虚细。

微阳拔根,中气虚极,故脉急数。

乌梅丸为肝脏阴寒之方。黄连黄柏大寒之药,乃如是之重者。水寒则木郁生风,风又生热,热又伤津,

津伤则风更动。寒不去风不息,热不去风更不息。寒温并用,木气之个性使然。此方虽寒温并用,

木气之本性使然;此方虽寒温并用,仍以温水寒为主,清火热为辅。

六气中为风木复杂。风木能研究澈底,余皆澈底矣。以上三阴脏病。脏病忌发汗。 

 

7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黄四钱 枳实 芒硝各二钱 厚朴八钱 

治阳明病,胃家实、日暮潮热、六七日不大便、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痛拒按、脉大而实。 

此治阳明腑病,肠胃燥结实证之法也。承气者,承中气也。中气左旋化阳,右转化阴,阴阳平均,中气乃治。

阴进则阳退,阳盛则阴消。阴阳偏胜则中气伤而人病。阴阳偏绝,则中气亡而人死。三阴病,阴盛阳绝。

大承气汤证,阳盛阴绝。当此之时,阴阳平均的中气,几乎有阳无阴了。日暮潮热者,阳明燥金,

气旺于申酉之时。燥金气旺,每日申酉加热,如潮来之有定时。此时胃中阳旺,故阳明病必此时热增也。

谵语者,胃中津液消亡。心火不降,烧灼神昏也。手足濈然汗出,六七日不大便者,胃肠燥极也。

腹满痛拒按者,肠胃有燥屎结

伤寒论》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

六两蜀椒(出汗)四两桂枝 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伤寒论》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有酒洗两字。厚朴半斤有炙,去皮二字。枳实五枚下有炙字。芒硝三合。

实也。伤寒论云:胃中有燥矢。乃胃中食物,被燥气炼干云耳。故曰胃家实也。矢,古屎字。

 阳明燥金,大肠主气,胃土从化。金气以收敛为能,故金燥必结,故燥屎坚硬也。阳明胃腑燥热之证,

亦有泻稀水放屁,而潮热谵语,腹满痛拒按者。此肠中必有燥屎数枚,所谓热结旁流,亦大承气汤证也。

凡用下法,总要以手按大肠部位,名曰腹诊。

此方大黄 芒硝,攻下燥屎。枳实厚朴,开通滞气。阳退阴复,中气承接,运动复圆,是以病愈。

此方妙处,在大黄枳实性寒,芒硝厚朴性热。寒热混合,则生圆运动的作用。如不用芒硝厚朴之热,

只用大黄枳实之寒,直攻而下,一定将人下死。脉实而大,阳热充满之象。与三阴脏病,阴盛阳微,

是对待的理法。世谓芒硝性寒,错误。

但是要用大承气汤,须先以小承气汤试探。服小承气汤后,放屁,是有燥屎。可用大承气汤。若不放屁,

是无燥屎,便不可用。

小承气汤,大黄二钱,枳实一钱,厚朴二钱。

此六气运动不圆,阳明燥金,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胃阳偏旺之人,

病即由表入里,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蒸蒸发热,汗出气盛,而舌胎干黄。数日之后,乃成此证。

不比三阴病成之速也。此病表证未罢,里证续作。当先解表,然后下里。与三阴表证里证兼现,

当先温里,然后解表,是对待的理法。一气独胜,诸气消灭,圆运动解体,所以人死。

 

8 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桃仁三钱 桂枝二钱 炙甘草二钱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治太阳腑病,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内有蓄血、小便利者、脉象沉实。 

此治太阳膀胱腑病之法也。太阳之腑,膀胱也。膀胱位于少腹。膀胱有热大肠血瘀,故小腹急结。

血热必神乱,故人如狂。热实,故小便利。热结在里,故脉沉实。

此方大黄芒硝,以下膀胱腑热。桃仁以下瘀血。膀胱腑虽有实热可下,而胃中却无可下之物。

硝黄极伤胃气,故用炙草以补胃气。用桂枝者,达表气也。因大肠膀胱之经,在荣卫之内。膀胱本腑有热,

其经气即将荣卫之热,引入本腑而成此证。故用桂枝将其经气,仍达于表也。小便如不利,内热未实,

便不可下。如血自下,血去热退,不必服药自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太阳腑热之病也。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血热阳胜之人,病即由表入里,表证不罢,

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时,但觉少腹急结,忽然发狂也。以上阳明太阳腑病。腑病忌发汗。 

 

9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柴胡 黄芩 法半夏 生姜 人参 炙草各三钱 大枣肉六钱 

治少阳经病,寒热往来、口苦、目眩、耳聋、咽干、胸满、胁痛、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脉象虚小弦数。 

此和解少阳经病之法也。少阳胆经,居荣卫之内,脏腑之间。此经一病,阴阳不和。阴郁则恶寒,

阳郁则发热。郁而不解,故寒热往来。胆经不降,相火上逆,故口苦耳聋目眩咽干。胆经自头至足,

循耳后,下胸,环胃,循胁。胆经不降,故胸满胁痛不食心烦喜呕。胆经与三焦经同属少阳相火。

胆经相火,既上逆不降,三焦经相火,必下陷不升。上逆下陷经气结滞,故病有以上诸证。

三阳腑三阴脏是平列的。少阳却无腑证,而有经证。是平列中的

此时当用白虎汤。

桃核(去皮、尖)五十个 桂枝三两大黄四两芒硝二两 甘草(炙)二两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 党参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 不平处。 

此方柴胡,升三焦经之下陷,黄芩降胆经之上逆。胆经逆胃经必逆,半夏生姜降胃经之逆。相火上逆,

中气与津液必伤。姜枣炙草人参补中气生津液。中伤火逆,脏阴易动。故重用补中之品,以防止脏阴之动也。

此病上逆下陷中虚,此方一面升陷,一面降逆,一面补中以调升降。此和解之法也。火陷中虚,故脉虚小。

木火结滞,故脉弦数。 

 

10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柴胡 黄芩 法半夏各三钱 大黄 枳实 生白芍各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六钱 

治少阳经病,寒热往来、口苦目眩耳聋、呕而下利、胸下痞硬、脉象右实左弱。 

此和解少阳之经兼下阳明腑热之法也。如小柴胡汤口苦目眩寒热往来等证,又兼呕而下利胸下痞硬。

呕利为胆胃二经热滞,痞硬为胆胃二经横结,下利为胃腑之热。于小柴胡汤去参草之补中,

加大黄枳实以清胃热,加芍药以降胆经而舒胃经。一面和解少阳之经, 一面下胃腑之热也。

小柴胡汤证,脉象虚小,略兼弦数。虚小者,中阳虚而三焦之气下陷。弦数者,木火病而胆经之气上逆也。 

大柴胡汤证,脉象右实,左弱。右实者,阳明胃腑热滞,左弱者,木气结而津液伤也。 

此二证,大柴胡汤证少,小柴胡汤证多。因中虚不运,荣卫乃病。中虚之家,胆经相火易为上逆,相火上逆,

中气更虚,故小柴胡汤证多。胃阳盛乃病大柴胡汤证,胃阳盛则中气少有虚者。中气不虚,荣卫偶病,

自能汗解,不至入少阳经也,故大柴胡汤证少也。名曰入少阳经,其实乃少阳经自病。

 

此六气运动不圆,荣卫表病,未得汗解。脏腑阴阳,又不偏动。病气既不外出,又不内入。

少阳经气被迫而成之半表半里之病也。以上少阳经病。 

少阳经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温,只可和解。柴胡汤和解之方也。不可汗,柴胡略有汗意。不可下,

黄芩略有下意。不可温,党参炙草生姜大枣略有温意。此和解之事实也。

伤寒论》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 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 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发热为荣气疏泄之病,恶寒为卫气收敛之病。卫气之收敛,能交荣气的疏泄,则荣不发热。荣气之疏泄,

能交卫气之收敛,则卫不恶寒。荣卫相交,中气之事。 

厥阴病,为肝脏病寒之病。太阴病,为脾脏病寒之病。少阴病,为少阴肾脏肾水病寒之病,

非少阴心脏君火之病。乃少阴肾水无阳,寒水克火之病。

少阳之阳足,能交厥阴,则肝脏不病寒。阳明之阳足,能交太阴,则脾脏不病寒。太阳之阳足,能交少阴,

则肾脏不病寒。

 

阳明病,为胃腑病热之病。太阳病,为膀胱腑病热之病。太阴之阴足,能交阳明,则胃腑不病热。

少阴肾水之阴足,能交太阳,则膀胱腑不病热。惟少阳胆腑,附肝脏而生,入胃腑而下,胆的本身,

却无腑病,只有经病。少阳病之寒热往来,乃肝脏之阴与胃腑之阳之气。

表里本是一气。表气的荣卫偏盛,里气的脏腑即偏郁。荣卫不得复和,则表气的荣卫偏的愈甚,

里气的脏腑即愈郁而愈偏,遂成阳腑病热,阴脏病寒之病。如表气不得复和,里气又不偏盛,则成少阳经病。

此整个圆运动的伤寒论的原则也。荣卫病,乃荣卫被风寒所伤,而荣卫自病。并非风寒入了人身为病。

此点认清,不惟伤寒论的原理明,温病疹病一切外感病的原理俱明矣。

一部伤寒论,如内容六瓣之一橘。荣卫如橘皮,脏腑如六瓣,少阳经如橘络也。

 

桂枝汤 项强头痛身疼卫气受风所敛荣气脉浮此方用芍药之理不可含糊。外感之发热汗出恶风。伤不能交荣,

荣气郁故偏现本性而疏以交卫气缓 病,非风寒入了人身作病,乃荣卫被风寒所伤,人身的荣卫自己作病。

此点解决古医学复明矣。 

泄,疏泄故发热 

麻黄

项强头痛身疼 骨节疼痛无汗 荣气受寒所伤,不能交泄卫气以交荣

脉浮紧 

麻黄汤证病在收敛偏盛,桂枝汤证病在疏泄偏盛。时令收敛则麻黄证汤 恶寒。 卫,卫气郁。

故偏现本性气。多,时令疏泄则桂枝证多。大气寒则收敛,大气热则疏泄。 而收敛,敛故恶寒。 

桂恶寒发热无汗荣卫皆郁双解荣脉微芍药麻黄并用。一开一合。荣卫双枝项强身痛数日卫 弱 郁,

一定之法。后人不解桂枝汤用麻黄汤 不解 芍药之理,一心总以为是风寒入了人身,须祛风提寒之药,

冬多用些各才行,于是外感病误于升散药者多半矣。  

四逆汤 自利腹痛。腹痛火土双败燥湿温脉沉三阴脏病不下利者不死。下利不愈涨满而吐食

不中补火 微 者必死,下利乃太阴之事,脾阳不下。 衰不惟太阴不病,即少阳(阴?)

厥阴亦可不病。太阴脾土关系大矣。  

附子汤  肢寒背恶寒蜷水寒土败风温水补脉沉少阴一气,心脏与肾脏属之。心属卧,但欲寐骨节痛。 

动 土息风 微细小 

火肾属水,土败中灭水火分离,水寒克火 故少阴脏病法 当温水气之寒,扶土气之衰,同时兼防木气之动,

少阴多死证,火不生土,木又克土之故,方中不用甘药嫌壅滞也。

乌 梅 丸 

厥热消渴气上 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 食则吐蚘,心烦 有时安静,静而复烦。  水寒火热木

枯土败中气虚寒。 

温寒清 热补中 养木息风  脉虚细急数 

厥阴风木,在春冬之交。微阳升动,阳根不足一动即泄,所以厥多死证也。少阴厥阴之死证非医误之过,

乃木气水气应有之事。

大 承 气 汤 

胃实潮热手足汗出谵语,六七日不大便,腹满痛拒按。 燥热结实胃 有燥屎  下燥屎 脉大而实

胃家阳盛全是阳盛之象。脉则大实,重按有力。当表证已罢,蒸蒸热盛之时。以调胃承气汤和其胃热,

不至成大承气汤证也。调胃承气汤详 见伤寒读法篇。 

桃 核 承 气 汤 

发狂小腹急。膀胱热结,少腹有蓄血 下热攻 血 顾 中达表 脉沉实。

膀胱腑证极少阴脏病寒。分见三阴。 阳腑病热统属阳明。故古人以三阴与阳明对称。

小 柴 胡 汤 

寒热口苦目眩 耳聋咽干胸满 肋痛而兼呕烦。 少阳经病脏 阴易动。 和解经气预防脏阴。  脉虚小弦数 

此证常有十数日不愈者。因少阳经气居半表半里之间,既不能出表,又不能入里之故。所以非和解不可。

大 柴 胡 汤 

寒热口苦目眩 耳聋而兼呕,下利胸痞而硬。 少阳经病腑热已结。 和解经气兼腑热。 脉右实左弱 

此证只须认明有少阳经证,则下利系阳明热利显而易见。面上神色。是阳象无阴象亦易分辨。

 

一 难经曰:伤寒有五,一曰中风,二曰伤寒,三曰温病,四曰湿温,五曰热病。伤寒有五的伤寒二字,

乃外感的统称。二曰伤寒的伤寒二字,才是伤寒麻黄汤证的伤寒。仲圣伤寒论三字的意义,乃外感论意的义。

 

  评论这张
 
阅读(64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